实验题: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某..

题目内容:
已知在pH为4-5的环境中,Cu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某学生欲用电解纯净的CuSO4溶液的方法,根据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以及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1)符合条件的A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a.NH3·H2O b.Cu c.CuO d.Cu(OH)2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步骤②中所用的部分仪器如图:则A连接直流电源的
____________ 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电解开始一段时间后,在U形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
A.称量电解前电极的质量
B.电解后,电极在烘干称重前,必须用蒸馏水冲洗
C.刮下电解后电极上析出的铜,并清洗、称重
D.电极在烘干称重的操作中必须按“烘干一称重一再烘干一再称重,进行
E.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烘干电极必须采用低温烘干的方法
(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用带有n、V的计算式表示)。
参考答案:

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

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利用产物进一步制取FeCl3·6H2O晶体。(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1)回答下列问题:所用铁粉中若有杂质,欲除去不纯铁粉中混有的铝粉可以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填序号)。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 FeCl3溶液 此步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经除杂后的铁粉进一步干燥后装入反应容器。(2)反应发生后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合金的生锈情况,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合金的生锈情况,设计完成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I)为探究铁合金生锈的条件,他们用3支试管和3颗铁钉以及相关试剂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1)装置Ⅰ中所用蒸馏水应先煮沸冷却后再使用,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蒸馏水上层的物质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Ⅱ中试管底部的固体物质B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置一周后,3个装置中只有第Ⅲ个装置中的铁钉生锈了,说

查看答案

溴水和氯化铁溶液均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浓度较小时,溶..

溴水和氯化铁溶液均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浓度较小时,溶液均呈黄色。在探究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时,进行下列实验。实验操作:向足量20mL的FeSO4溶液中,滴入几滴浓溴水,振荡。 实验现象: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1)对该实验现象的解释:①如果发生了化学反应,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如果未发生化学反应,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2)通过进一步实验,可证明Br2水和FeSO4溶液是否发生反应。下列是设计的一些实验方案和预测方案1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若A为水,B为过氧化钠,C中盛有酸化过的FeCl2溶液,旋开活塞E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装置还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如设计证明氧化性:KMnO4>Cl2,并制取漂白液,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___________溶液, 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_。(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 。(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