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下面四个实验都是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请回忆并解决有关问题..

题目内容:
(15分)下面四个实验都是教材中的化学实验,请回忆并解决有关问题
(1)实验A证明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外焰温度最(填“高”或“低”) 。
(2)实验B是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瓶中预先加水的目的是: 。小郑同学对该实验进行药品改进,把水替换为滴有酚酞试液的溶液,实验时既能更好达到目的,又提高实验现象的趣味性。
(3)实验C是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实验,用点滴板代替试管完成实验的好处是
(4)实验D是蒸馏水的制取,蒸馏过程水的流向是 (填“下入上出”或“上入下出”);高温水蒸气的冷却,从微观角度看是水分子的减小了。
(5)二氧化氮是一种密度大于空气易溶于水的有毒红棕色气体,用铜片与浓硝酸(HNO3)共微热就可以制得,同时生成硝酸铜和水。现请你回顾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①、补全实验室制取NO2的化学方程式:
Cu + 4HNO3(浓)△ Cu(NO3)2 +2 NO2↑+ □
②、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的设计。根据①的方程式,要制取一瓶NO2,至少要选择上面实验装置A、B、C、D中的铁架台、烧瓶等仪器用于组装实验装 置,收集方法可采用,并进行必要的尾气处理。整套实验装置设计组装完毕后必须检查
③、请你预测制取NO2时的实验现象:(至少答两点)
Ⅰ:;Ⅱ:
④、反应后所得溶液通过(填操作名称)可以获得硝酸铜晶体。
参考答案: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查看答案

(1)下列措施错误的是(填序号):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

(9分)(1)下列措施错误的是(填序号):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用熟石灰处理被酸污染的河水;③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④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2)长江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用自制的酸碱指示剂对NaCl、NaOH、HCl等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测定,结果记录如下:植物的汁液在HCl溶液中在NaCl溶液中在NaOH溶液中牵牛花瓣红色紫色蓝色胡萝卜橙色橙色橙色月季花瓣浅红色红色黄色①经过探究,发现根本不宜作酸碱指示剂,这三种物质中理想的指示剂是。

查看答案

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

(6分)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实验方案》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方案现象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②与A中的现象相同结论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 ①。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反思》针对实验3,

查看答案

(6分)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

(6分)无土栽培是利用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现有一种无色的营养液,可能由Ca(NO3)2、K2CO3、KCl 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其成分,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上实验,请你回答:由实验l可确定原营养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1)______________,理由是(2)____________同学们将实验l所得混合物过滤后,对所得滤液成分进行了分析,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小松同学:含有Ca(NO3)

查看答案

化学课外活动中,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分)化学课外活动中,小红将稀盐酸加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小强将稀盐酸加入盛有K2CO3溶液的试管中,有气体生成.反应结束后,两同学把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的气泡,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请回答以下问题:(1)废液缸中最终生成的白色沉淀是。(2)通过分析废液缸中的现象,你认为小红实验后的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3)小强从废液缸中取出废液,过滤,对滤液进行实验探究.他认为滤液中除含有KCl外,还可能含有K2CO3,请你邦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