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①“农为天..

题目内容:
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参考答案: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

(25分)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儿则有关台港澳方面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53年,葡萄牙商船驶入澳门海域。后来葡萄牙人贿赂当地明朝官员,窃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八月,荷兰将领韦麻郎率军舰两艘偷袭澎湖,伐木作舍,拟长久占领。此后,荷兰通过各种方式占领台湾岛。材料二: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史学界对17,18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18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

明清时期(1840年以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主要原因不包括A.自然经济的强大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D.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

查看答案

(24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

(24分)“向海则兴,背海则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洋事业已成为全世界的 —种广泛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和探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材料二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本源一路探寻,我们的祖先曾一度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海洋文化。但中华民族对海洋的价值取向是“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对海洋的认识始终离 不开“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