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3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

题目内容:
(13分)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 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18至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4 763件圈地法案,共圈地269万公顷。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
材料三我国粮食产量1959年3400亿斤,1961年2950亿斤(人均约 440斤),1978年6000亿斤,1984年8 000亿斤(人均约800斤)。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分).
(2)归纳材料二中18至19世纪英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并具体分析农业进步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3分)
(3)指出材料三中反映的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同状况,并从经济体制角度说明其原因。(4分)
(4)综上,指出古今中外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2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

材料一“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材料二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

查看答案

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

下列言论中不能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B.“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C.“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D.“工商皆本”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商政策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穷人若想致富,从事农业..

中国古代农商政策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穷人若想致富,从事农业不如从事工业,从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而在家刺绣又不如在市集买卖。”——司马迁《史记》材料二:“富商大贾是用‘末’来发财,用‘本’来守财。” ——司马迁《史记》问题:(7分)(1)概括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观念。(1分)(2)材料二中司马迁所提及的“末”、“本”分别指什么?(2分)(3)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观念与汉代的农商政策有什么不同?(1分)(4)司马迁在中国史学界有何地位?其所编撰的《史记》有什么价值?(3分)

查看答案

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B.盛..

780年,杨炎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D.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查看答案

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

学者认为,我国在历史上曾经三次错失经济现代化的重大机遇,其中第一次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错失英国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当时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和闭关政策B.列强侵略利比族危机C.军阀混战和社会分裂D.阶级对立和革命战争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