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题:(2011年四川乐山,38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

题目内容:
(2011年四川乐山,38题)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有哪些成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1.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氢气
2.该混合气体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3.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4.该混合气体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
【查阅资料】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浓硫酸具有强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为混合气体中有。B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的药品为
(3)E中氧化铜变红、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混合气体中还存在的气体是; E中的变化说明氧化铜具有性。
【实验结论】猜想正确。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只用下图所示装置并自选必要试剂就能完成探究。其中,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烧杯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最后一步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
参考答案:

(10长春中考20.)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盛有CO2..

(10长春中考20.)如图,在实验台上放置两瓶气体,集气瓶A盛有CO2、O2、H2中的一种,集气瓶B盛有这三种气体中的另一种。小刚和小强想对瓶中气体进行探究。(1)他们由放置方法判断, A瓶中的气体是;(2)小刚和小强分别设计如下探究方案,都能确定B瓶气体是余下两种气体中的哪一种。①小刚的方案: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B瓶中,观察现象。按小刚方案实验时,若木条复燃,则B瓶中的气体是;②小强的方案:将一种碱溶液倒入B瓶中,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发生明显变化。小强所选的碱溶液是。

查看答案

(2011年江苏无锡,35题)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

(2011年江苏无锡,35题)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做了二个有关铁的实验。实验一: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装置如下图: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请回答下列问题:(1)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3)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4)F装置的作用是、。实验二:铝粉和氧化铁粉末反应(铝热反应)实验装置如下图

查看答案

(2011浙江台州,32题)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

(2011浙江台州,32题)小明和同学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时,发现添加少量硫酸铜溶液能加快反应。硫酸铜溶液是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催化剂吗?硫酸铜溶液量的多少会影响反应速率吗?(1)他们先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试管B中产生气泡速度快得多,并有暗红色固体生成。A实验的作用是;他们认为CuSO4溶液不是催化剂,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2)在6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颗大小形状都相同的锌粒,倒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按下表所示条件进行实验,并测量收集50毫升氢气所用的时间。记录如下:试管ABCDEFCuSO4溶液/毫升0

查看答案

(10江西27)(5分)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

(10江西27)(5分)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请教老师后获知: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实验现象结论(1)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电石与水反应放热(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该气体具有性(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

查看答案

(10,威海12)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l0%和5%的..

(10,威海12)有三种失去标签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l0%和5%的盐酸溶液。限定你选择下列仪器和药品,设计两种不局的实验方案,辨别出最浓的和最稀的盐酸溶液。实验仪器:精密温度计、剪刀、镊子、量筒、秒表、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药品:镁条提示:①镁条和盐酸反应速度很快,通过观察放出气泡速度很难准确判断盐酸浓度的大小,所以不建议用这种方法辨别之。②当你设计一种方案时,不必用到所有的仪器。③在描述每种实验方案时,要求说明:观察或测定何种变量、需要控制的条件、选用的仪器、实验步骤及结果与推论。(1)实验知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