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海高考物理·T19)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

(2011·上海高考物理·T19)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作直线运动,其图线如图所示,则A.在秒内,外力大小不断增大B.在时刻,外力为零C.在秒内,外力大小可能不断减小D.在秒内,外力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钩码在弹簧秤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计空气..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钩码在弹簧秤的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A.若钩码做匀速运动,弹簧秤对钩码的拉力和钩码对的弹簧秤拉力一定平衡B.若钩码做匀加速运动,弹簧秤对钩码的拉力一定等于钩码对的弹簧秤拉力C.若钩码做匀速运动,钩码的机械能守恒D.若钩码做匀减速运动,弹簧秤的拉力对钩码做正功

查看答案

(09·山东·16)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

(09·山东·16)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为球心,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P点。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FN。O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0。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B.F=mgtanC.D.FN=mgtan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侧..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3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右侧足够远处有一障碍物A,质量为m=2kg的b球用长L=2m的细线悬挂于障碍物正上方,一质量也为m的滑块(视为质点),以υ0=7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同时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6N的恒力F,当滑块运动到平板车的最右端时,二者恰好相对静止,此时撤去恒力F。当平板车碰到障碍物A后立即停止运动,滑块则水平飞离平板车后立即与b球正碰,并与b粘在一起。已知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0.3,g取1Om/s2,求:(1)撤去恒力F前,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长L=2m、质量M=3kg的木板静止放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

如图所示,长L=2 m、质量M=3 kg的木板静止放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质量 m=1 kg的小物块放在木板的上端,木板和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对木板施加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19 N,取g=10 m/s2,(取sin37º=0.6;cos37º=0.8)斜面足够长。求:(1)木板下滑的加速度;(2)小物块经多长时间离开木板;(3)小物块离开木板时木板获得的动能。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其速度改变量也越大B.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变(F合≠0),其运动状态就不改变C.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变化,其速度的变化率一定变化D.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减小时,物体的速度可能正在增大

查看答案

一物体从空中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落下,若物体下落过程中所受重..

一物体从空中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落下,若物体下落过程中所受重力保持不变,且空气对物体阻力随其下落速度成正比,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整个下落过程运动情况的是

查看答案

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竖直加速度器,如下图所示.把轻弹簧..

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竖直加速度器,如下图所示.把轻弹簧上端用胶带固定在一块纸板上,让其自然下垂,在弹簧末端处的纸板上刻上水平线A.现把垫圈用胶带固定在弹簧的下端,在垫圈自由垂下处刻上水平线B,在B的下方刻一水平线C,使AB间距等于BC间距.假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加速度器在竖直方向运动时,若弹簧末端的垫圈 ( )A.在A处,则表示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且方向向下B.在A处,则表示此时的加速度为零C.在C处,则质量为50 g的垫圈对弹簧的拉力为1 ND.在BC之间某处,则此时加速度器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与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小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F1,Ⅱ中拉力大小为F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时,球的加速度a应是 (  )A.若断Ⅰ,则a=g,方向竖直向下B.若断Ⅱ,则a=,方向水平向左C.若断Ⅰ,则a=,方向沿Ⅰ的延长线D.若断Ⅱ,则a=g,方向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

一根弹簧原长为L0,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x,把它们共同套..

一根弹簧原长为L0,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x,把它们共同套在一根光滑水平杆上组成弹簧振子,当其振幅为A时,物体振动的最大加速度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雨滴由静止开始下落,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长B.风速越大,雨滴着地的时间越短C.雨滴下落着地的时间与风速无关D.雨滴着地速度与风速无关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与轻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与轻弹簧Ⅰ和水平细线Ⅱ相连,Ⅰ、Ⅱ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P、Q.球静止时,Ⅰ中拉力大小为T1,Ⅱ中拉力大小为T2,当仅剪断Ⅰ、Ⅱ中的一根的瞬间,球的加速度应是()A.若剪断Ⅰ,则,方向水平向右B.若剪断Ⅱ,则,方向水平向左C.若剪断Ⅰ,则,方向沿着Ⅰ的延长线D.若剪断Ⅱ,则,方向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

滑板运动是一种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给运动员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

滑板运动是一种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给运动员带来成功和创造的喜悦,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若滑道简化为倾角为θ=37°的斜面AB及水平面BC,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运动员和滑板组成的整体简化为质量m ="40" Kg的物体,置于水平面上的D点。D、B间距离为d ="7" m,物体与斜面、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u =0.2。将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 =" 160" N作用在该物体上,t=2s后撤去该力,不考虑物体经过B点时的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 10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m=2kg(可看着质点);木板B的质量M=3kg、长..

如图所示,物块A的质量m=2 kg(可看着质点);木板B的质量M=3 kg、长L=1 m。开始时两物体均静止,且A在B最右端,现用F=24 N的水平拉力拉着轻质滑轮水平向左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物块A滑到木板最左端,不计一切摩擦,求:(1)此时物块A的速度.(2)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

查看答案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

某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块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个光滑的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P、Q,并测出间距d0开始时将木块置于P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块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块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然后释放木块,并用秒表记下木块从P运动到Q的时间t0(1)木块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__。(2)改变瓶中水的

查看答案

为了庆祝“神九”成功发射,温州中学开展了“自制水火箭”活动。水火..

为了庆祝“神九”成功发射,温州中学开展了“自制水火箭”活动。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水推进火箭。将废弃的饮料瓶灌入三分之一的水,利用打气筒充入空气到达一定的压力,“压力空气”把水从火箭尾部的喷嘴向下高速喷出,在反作用下,水火箭快速上升,加速度、惯性滑翔在空中飞行,像导弹一样有一个飞行轨迹,最后达到一定高度,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徐徐降落的火箭模型。为达到更好效果,学生先研究了水火箭竖直向上的运动过程,得到了加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已知,饮料瓶的质量为M,最初瓶中水的质量为m0。随着水的喷出,瓶中水的质量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弹丸从离地高度H=1.95m的A点以v0=8.0m/s的初速度水平..

如图所示,一弹丸从离地高度H=1.95m的A点以v0=8.0m/s的初速度水平射出,恰以平行于斜面的速度射入静止在固定斜面顶端C处的一木块中,并立即与木块具有相同的速度(此速度大小为弹丸进入木块前一瞬间速度的)共同运动,在斜面下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木块与它相碰没有机械能损失,碰后恰能返回C点。已知斜面顶端C处离地高h=0.15m,求(1)A点和C点间的水平距离?(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木块从被弹丸击中到再次回到C点的时间t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倾角为θ,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斜面的顶端,下端与物体b相连,物体b上表面粗糙,在其上面放一物体a。将物体a、b从O点由静止开始释放,释放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由伸长状态,且在运动的过程中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两者加速度始终在减小B.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始终增加C.当两物体的速度达到最大值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0D.当两物体的加速度达到最大值时,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0

查看答案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kg,沿同一粗糙水平..

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m="0.8" kg,沿同一粗糙水平面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运动。利用速度传感器可以在计算机上得到它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2)4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s。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