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 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 25 任港督的庭院。 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

  • 题目分类:教师资格
  • 题目类型:选择题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周婷、杨兴《别了,“不列颠尼亚”》原文
在香港飘扬了 150 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 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 25 任港督的庭院。
4 时 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 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 5 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 6 时 15 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 时 45 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 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 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 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 时 40 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 28 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 1997 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 1841 年 1 月 26 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 1997 年 7 月 1 日 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 156 年 5 个月零 4 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课文介绍
该课文选自某高中语文教材必修 1 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二篇为《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同单元另外两篇课文为《包身工》和《飞向太空的航程》。
单元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具有及时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它以消息、通讯、特写等样式向我们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资讯。学习新闻作品,要注意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分清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要求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实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使用效果等。
学生情况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班级 50 人。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要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20 分)
答案解析: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俄罗斯乡下的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课文插图。(板书课题)2.认真读课题。(突出“金色”这个词)草地本来是“绿色”的,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起阅读期待。(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教师释疑。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拟简短小标题。(参考标题:窗前的草地 快乐地玩耍 草地变颜色 可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 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俄罗斯乡下的一片金色的草地) 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认真读课题。(突出“金色”这个词)草地本来是“绿色”的,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起阅读期待。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新词,教师释疑。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拟简短小标题。 (参考标题:窗前的草地 快

查看答案

高中地理《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吉林省白城市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内容:?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

高中地理《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 吉林省白城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内容: ?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

查看答案

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其学生写作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显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阅读《语文学科学业质量及其中相关因素的研究报告》(节选),按要求答题。 阅卷结果显示:采用“学生自主勾画重点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教师,其学生“识字与写字”得分率高于其他教师的学生:“强调汉字的规律,教给记忆方法”的教师。其学生“认准字音”得分率为77.4%,显著高于没有进行这方面训练的学生;采用“让我们欣赏同学的好作文”的方法进行写作复习的老师,其学生写作领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显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 对该报告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

初中科学《植物的根系》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课前多媒体播放春天农民伯伯移植幼苗的视频;并提问:我们看到视频中农民伯伯在移栽幼苗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护哪个器官呢?这是为什么呢?植物的根是如何来适应它的功能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一:认识直根和须根(1)植物的根是如何来适应它的功能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根系的大豆和小麦的幼苗,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观察两株植物并填写表格。我们把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

初中科学《植物的根系》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课前多媒体播放春天农民伯伯移植幼苗的视频;并提问:我们看到视频中农民伯伯在移栽幼苗的时候需要注意保护哪个器官呢?这是为什么呢? 植物的根是如何来适应它的功能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 环节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直根和须根 (1)植物的根是如何来适应它的功能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特征。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根系的大豆和小麦的幼苗,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观察两株植物并填写表格

查看答案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案例: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年华”,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年华已逝去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那些美好,感觉更加的迷茫、凄凉。 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锦瑟》……谁来说? 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他们后来分开了,这首诗是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 师:同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年华”,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年华已逝去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那些美好,感觉更加的迷茫、凄凉。 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锦瑟》……谁来说? 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他们后来分开了,这首诗是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