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与欣赏:国学大师钱穆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

  • 题目分类:现代文阅读
  • 题目类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国学大师钱穆   国学大师钱穆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按传统学科分类,他兼及经史子集四部,为传统国学中的“通儒之学”。按现代学科来看,其治学范围涉及史学与史学史、哲学及思想史、文化学及文化史等,可谓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钱穆一生勤勉,著述不倦,毕生著作70余种,如《国史大纲》、《国学概论》、《中国思想史》等,总共1400万字。
  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1930年,他在燕京大学教国文时,看见“M”楼、“S”楼、“贝公楼”时,极为不快,质问学校当局:“此何文?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事后,学校采纳了钱穆的建议,将“M”楼改为“穆”楼,将“S”楼改为“适”楼,“贝公楼”改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一律冠以中国名称。
  钱穆大半生在中华民族危亡和西学东渐、中国文化衰落的年代中度过,他时时刻刻都在思索,如何才能使中国既达到富强而又不失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他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中指出,西学东渐后,中国人面临两大问题:第一,如何赶快学到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好把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地位支撑住;第二,如何学到了欧美西方文化的富强力量,而不把“自己传统文化精神丧失掉”。若第一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民族根本不存在;若第二问题不解决,则中国的国家民族虽存在,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失。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它必须要体认和凭借中国文化自身的机制。只能从以往的旧有中孕育生成,决不能凭空翻新,绝无依傍。
  钱穆不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史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1933年秋,钱穆在北大一人独任“中国通史”课。经过一年的讲授,形成了具有钱氏风格的“中国通史”课。钱穆的“中国通史”课,事实性强,不尚空谈,有考有识,简要精到。上课时满腔热情,激荡全室又能深入浅出、就近取譬,如他比较中西文化,说秦汉文化犹如此室的四周遍悬万盏明灯,打碎一盏,其余犹亮;罗马文化像一盏巨灯,熄灭了就一片黑暗。当时钱穆讲课的教室设在北大梯形礼堂,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每一堂课听者近三百人,坐立皆满。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教授之一,据说只有胡适一人可与之媲美。
  钱穆学识广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利用各种机会把自己积累的治学经验、读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1942年9月8日,钱穆带学生徒步到新都赏桂,途中告诉严耕望等人:“一个人无论读书做事,一开始规模就要宏大高远,否则绝无大的成就。……中国学术界实在差劲,学者无大野心,也无大成就,总是几年便换一批,学问老是过时!这难道是必然的吗?是自己功夫不深,写的东西价值不高!求学不可太急,太急,不求利则求名,宜当缓缓为之;但太缓又易懈怠,所以意志坚强最为重要。”至于读书方法,钱穆谈道:“读书或采直阅式,不必管校勘、训诂等枝节问题;或采跳跃式,不懂无趣的地方,尽可跳过,不要因为不懂而废读;或采闲逛式,如逛街游山,随兴之所之,久了自然可尽奥旨。”钱穆是自学成材的名家,这些治学和读书的经验是他多年积累而得,对后来的治学者多有启迪。钱穆自1912年登上讲台,先后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等地的小学、中学、大学任教75年,培养出众多著名的文史专家。
  1990年钱穆在台湾辞世。有人称他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的守护者》)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穆认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不能自外生成,也不能凭空翻新。据旧开新、老干萌新便是钱穆为中国文化发展指出的道路。
B.钱穆一生因有著作70余种(总共l400万字),而成为被人仰慕的国学大师。
C.钱穆是当时北大最叫座的一位教授,不仅因为他学力、才气兼备,讲课深入浅出,还因他富于民族感情,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
D.钱穆认为只要不急于求名求利、意志坚强,就会学问不过时、学术成果有价值,最终读书做事有大成就。
E.钱穆在多年治学和读书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他摸索出的“直阅式”“跳跃式”“闲逛式”等读书方法,都有借鉴价值。
2.“钱穆是一位民族意识强烈、文化情结深厚的史学家”,为什么这样评说钱穆?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钱穆“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家”?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称钱穆的离去“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此后国学大师四字成为绝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大师”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常形”是指现实生活中客现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物象反映到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表现中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  艺术上的“变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型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

查看答案

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中看到的事物对大脑有着长久影响。由此,科..

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中看到的事物对大脑有着长久影响。由此,科学家认为,无需特别注意,人的大脑也在下意识地接受各种有用的信息。  据《自然》杂志报道,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渡边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潜意识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看移动的点的能力。当某个并不特别令人注意的事物不断地在眼前出现时,很可能会给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渡边的研究小组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的字母,这些字母周围有很多小点在不停地无规则移动,就如电视节目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的雪花点一样。被测试者并不知道,有5%的点其实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经过2

查看答案

媒体与学术学术被认为是象牙之塔,媒体则是面向大众的。近些年,..

媒 体 与 学 术  学术被认为是象牙之塔,媒体则是面向大众的。近些年,媒体与学术出现了互相渗透的情形。一方面,大学教授纷纷走上媒体,设席开坛,担当评委,评点时事。另一方面,媒体不断干预学术,既揭露腐败,抨击造假,又胡编学术,乱造大师。  对此,反对者和支持者各有道理。  其实,学术与媒体互相渗透,其得失在于人,在于媒体人有无学术根基或是学者对媒体有无驾驭能力。我国自有报刊始,学者与媒体就互相交融。报纸副刊,是学术与媒体沟通的最好渠道。许多知名副刊,主其事者和作者,多为大学教授,学术根底厚实。学术与媒体合

查看答案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   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诸如“安信”、“世界电信”之类的丑闻。  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