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与欣赏: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访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

  • 题目分类:现代文阅读
  • 题目类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 查看权限:VIP
题目内容:
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
——访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李胜洪
记者 钟哲   李胜洪,字坌翁,号老胜,湖北荆州人。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文化部“群星奖”及全国书法刻字艺术展、国际视觉艺术年展评委。
  ①○记者:2009年9月30日,“中国书法”成功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一般人观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指濒于消亡、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中国书法的现状和境况似乎较为乐观:号称书法家的人士成千上万,各地的书法展览纷纷举办……与古琴、昆曲等传承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如此热闹的书法有必要申遗吗?
  ●李胜洪:确实有不少人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有两类情况:一种是面临濒危、亟待抢救的文化遗产;一种是历史悠久、非常优秀而有民族特性的文化遗产。书法虽然属于后一种情况,但也存在着潜在的濒危性。因为现代化的进程如同一把双刃剑,我们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似乎越来越少;有一些表面看起来也还热闹、红火,却距离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越来越远。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艺术如果不加以充分重视与保护,很快就会面临传承的濒危。如同自然界一样,文化如果没有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亦无法得以延续与发展。所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认定方面有所作为,这是全人类思想的进步、智慧的结晶。书法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并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中国书法申遗、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使书法艺术在原生地受到足够重视,从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得到真正的传承与保护;二是有利于把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书法艺术推向全世界,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
  ②○记者:您怎么看待当下书法批评的问题?
  ●李胜洪:当下的书坛缺乏批评与自我批评。从社会的角度来讲,艺术是需要批评的,没有批评,艺术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就不会得到真正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讲,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动力。严格来讲,“批评”应该是个中性词,说好说坏都可以叫批评,但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贬义词了。真正的批评家也没有了,因为没有了独立的立场。比如说我是批评家、你是书法家,拿了你的银子还能大骂你吗?!也有人为尊者讳、名者讳,而不敢批评--那么高的职务、那么大的名气,我批评算什么?弄不好还会惹来一身麻烦。要说有批评的话,那就是对古人和古人的作品,反正不会得罪人,所以放得开、无所顾忌。当下还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而开展批评:你跟我过不去、我也跟你过不去,你骂我、我骂你,其实那也不是批评,是意气之争。 我常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今有那么多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为什么就没有几个真正的批评家呢?现在的批评家,实际上都成了表扬家。在这种情况下,久而久之、大家心照不宣,于是批评变成了表扬或自我表扬、吹捧或互相吹捧,甚至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这种情况对艺术的发展会带来致命伤害,让艺术走向歧途,乃至断送艺术的生命。这里还有个机制的问题。如果这个批评家可以不靠拿别人钱生活,跟评论对象没有直接利害关系,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才能做到公正。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迫切需要真正的艺术批评,也需要产生真正艺术批评的机制和土壤。
  ③○记者: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否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其前途和生命力何在?
  ●李胜洪: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字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简单说,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艺术,所有的艺术美感都是通过以毛笔为主的工具在书写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汉字运用没有改变,而是书写方式改变了。习惯了敲键盘,笔都很少用了,更不用说拿起毛笔写汉字;即便是书法家或者书法爱好者,平时一般也都是用钢笔、圆珠笔写字。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72名受访者中,83%的受访者承认写字有困难。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成为打字时代的“新文盲”,传承数千年的汉字书写传统正遭遇空前危机。这就是书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历史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最有生命力的文字;而书法的生命力在于书写过程中对汉字的艺术表现。其实,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运用毛笔进行书写的情况要比我们好得多。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汉字的书写,尤其中小学阶段用毛笔对汉字的书写,这是一个大问题。虽然书法的实用性逐渐弱化,但其艺术性、欣赏价值却永远存在。比如篆书到汉代以后,就基本上退出了实用领域,然而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学习、欣赏古老优美的篆书。因此,我对中国书法的前景不悲观。
  ④○记者:“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让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您有哪些设想和规划?
  ●李胜洪:中国书法申遗成功,是国家重视、全社会关注、中国书协与中国书法院共同努力的结果,个人力量微不足道。对于中国书法来说,申遗成功只是一个开端,传承和保护才是根本,而后者是一个更加复杂、漫长和艰巨的任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首先做好长远规划,然后逐步实施。中国书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责任。书法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关键在于教育。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书法教育发展比较快,有完备的高等教育体制。从社会上看,有各式各样的书法组织机构,开展了多种活动。这都是表面上的,没有扎下根。另外,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框架里没有书法课,不能不为之遗憾。
  书法艺术走向世界有多种方式。比如开展国际性的书法展览、研讨和交流,通过各国的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传授书法文化知识,包括在建筑、音乐、舞蹈、服装等方面充分运用书法元素和汉字艺术,让源远流长的中国书法艺术在世界放射出灿烂光芒。
1、第①节访谈中,记者的提问有什么特点?这样发问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节访谈中,李胜洪先生是如何看待当下的书法批评问题的?请概括他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胜洪先生认为九年义务教育框架里没有书法课是一种遗憾,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在如今这个“打字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传承我国的书法艺术?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完成下面问题。这种“文法”有一定..

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完成下面问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

查看答案

韩国的中秋节【韩】郑锡元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与春节、寒食..

韩国的中秋节 【韩】郑锡元   中秋节在韩国被称为“秋夕”,与春节、寒食、端午一起并称为“四大名节”。虽然同为“四大名节”,但从大众的关心程度以及在民俗方面的重要性来讲,寒食与端午却远不及春节与秋夕,现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中,对寒食和端午比较了解的似乎并不太多,小学生当中完全不知道这两个节日的也不在少数。如果要说现在韩国有两大传统节日的话,当然就得数春节与秋夕了。而秋夕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秋夕也叫做嘉俳,既有人认为是“中秋之月”的说法,也有认为是玩民俗游戏时败方给胜方摆设的宴席或游戏的说法

查看答案

父亲的茶(1)谷雨后,同事们纷纷喝上了新茶。大家见面多了一事:评..

父亲的茶   (1)谷雨后,同事们纷纷喝上了新茶。大家见面多了一事:评茶。你看看我的茶杯,我看看你的茶杯,比较着形色味,打听着各自茶叶的来头、价格。   (2)我还在喝陈茶。我的新茶已经到了,但我仍然喝着陈茶。   (3)这茶是父亲过年时送给我的,用两层方便袋扎着。这茶是父亲一个人从山上一片一片摘下来的,又一个人摸着黑、锅上一把锅下一把炒出来的。   (4)父亲七十好几的人了。我告诉我自己,我一定要把它喝完,不能糟蹋掉。   (5)父亲的茶叫“炒青“”,样子不好看,没有专业的炒茶机,全是手工做的。采下山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王淼美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让建筑审美成为一种常识 王淼   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豪·鲍克斯教授在《像建筑师那样思考》中指出:“如果你想建一座建筑,而不是仅仅盖一座楼,那么你可以有三个选择:雇用一个建筑师,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或者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雇用一个建筑师”的成本无疑太高了;而“自己成为一个建筑师”,又并非人人都能够做到;豪·鲍克斯教授给出的一个最具备可行性的选择是:学会像建筑师那样思考。  豪·鲍克斯教授认为,建筑与建筑物显然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前者具备文化和审美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近二十年来,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动物游戏之谜周立明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游戏呢?对此,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看法。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则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

查看答案